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示精神,同时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我校崇德书院以“三大文化”为基,开创“三全育人”新局面。
一、以“三大文化”为抓手,以重要传统节日为契机和节点,对学生开展爱国、爱家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与奉献精神
崇德书院立足书院通识教育“世界文化与历史传承”模块,以“三大文化”为抓手,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为契机和节点,着重培养与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爱家的情怀,精心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和“爱我中华”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师生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师生直观感受“三大文化”,接受“三大文化”的洗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坚定“四个自信”,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传统节庆日和重大节日、重大活动为契机和节点,对学生开展爱国、爱家、爱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爱家爱校”—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弘扬和践行传统美德;
崇德书院举办的以“爱家爱校”为主题的中秋节、重阳节等教育活动,贴近师生实际,倡议学生弘扬和践行传统美德,优化校风班风,使活动过程成为师生自觉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2017年,崇德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变废为宝,打造‘共享单车’服务师生”活动,学生们集中整理滞留在校园里的“僵尸自行车”,同时收集毕业生捐赠的旧车,对它们进行维修和改造,喷上油漆和编号,打造了40辆特有的“共享单车”,服务师生校内骑行,中国教育报、东北新闻网、河南教育新闻网、新乡日报等8家媒体报道。
重阳节来临之际,崇德书院倡议在校大学生利用国庆假期,为父母长辈做一件事:陪父母聊一次天、给父母做一顿饭等,并用手机记录下尊老孝亲的美好瞬间。2018年重阳节期间,书院大学生志愿者在校内搭建“时光摄影棚”,为在学校新校区工作生活的老教授和在新校区默默支持青年教师工作的老人们拍照留念,送去独具特色的重阳节礼物。活动先后获得中国教育报、中国报道、今日头条等媒体的报道。此外,《感恩父母,尊老孝亲》传统文化传媒作品荣获河南省高校好新闻一等奖。重阳节“尊老孝亲”之“温暖我岁月,守护你余生”微视频获得河南省第二届高校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三等奖。
(二)“爱党爱国”教育,引导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崇德书院举办的清明节、端午节活动,党和国家重大节日期间的教育活动,以“爱党爱国”为主题。其中,清明节活动,突出缅怀先烈、继承革命传统的主题,表达对先烈先辈的感恩怀念;端午节,突出爱国报国的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017年11月,崇德书院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为我校师生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此外,他还参加崇德书院党总支学生第一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进一步增进了师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等20余家媒体报道。
2018年端午节期间,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学生树立爱国之心。崇德书院举办了“爱我中华”系列活动,历时一个多月。通过着汉服朗诵、图片征文展、舞台穿越剧等活动跨越时空,引导广大学生爱国、励志,自觉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受到了河南日报、河南省教育厅、映象网、中国教育在线、医药卫生网、新乡日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此外,崇德书院还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中,崇德书院“泽仁医康”团队,走进辉县新村,利用医学院校的专业优势,为村民进行免费义诊,与新村村民一对一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带孩子们一起背诵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的古诗词,憧憬两个一百年的伟大中国梦,传唱新时代的歌谣,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中,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号召,自7月1日,崇德书院学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结合专业特色,联合专业院系和医院,深入农村开展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爱心义诊、流行性疾病防治等,并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等,助力健康乡村建设。
二、多渠道加强宣传,促进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氛围的形成,提升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活动自开展以来,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参与度高,2017年参与人数达到8000人次,2018年已突破1万人次。
崇德书院“我们的节日”和“爱我中华”系列主题活动,注重学生高尚家国情怀及道德情操的培养,使学生的品德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四自”(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意识明显提高,书院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提升,学生爱国爱校爱家的情感明显增强。
其中,书院涌现了一批以杨爽同学为代表的优秀学子。书院学生参加比赛和活动,获得国家级荣誉35人次,省级荣誉47人次;在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中,先后有7人次获得实习单位表扬。
2017级护理专业杨爽同学十一假期在武汉勇救落水者的事迹,得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河南日报、楚天都市报等10余家媒体的报道。
书院先后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和“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成果遴选中共入选20项,创历史新高,排名第一。
此外,这两个品牌活动社会反响很好,先后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网、中国教育报、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腾讯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网易新闻、搜狐网等众多媒体报道,仅2018年省级及以上媒体报道30余篇,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应,极大扩大了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美誉度。
三、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核心价值观融入书院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崇德书院将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德树人”为根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把核心价值观融入书院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核心价值观成为他们的基本遵循。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把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涵养在各种文化活动之中。
(一)注重理论创新和成果凝练。以“三大文化”为抓手,构建“1+3+1”文化育人新模式。同时,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理论研究,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推广,推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形成。
加强宣传和推广,让学生与学校形成多层面、平等性的对话与交流,及时把握学生动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可以广泛收集网络舆情,让思想引导与教育处处渗透,推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形成。
据悉,未来书院思政工作将继续以“三大文化”为抓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同时,会逐步增强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理论研究,力争为学校的“双院制”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