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 学 生 访 客 校 友 信息门户
基层风采
从“我”到“我们”:仁智书院聚力描绘育人同心圆
作者:王世恒    新闻来源:仁智书院    责任编辑:罗凯   浏览次数:10   发布时间:2025-11-12

“我”的深耕到“我们”的共育,一场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深刻实践正在仁智书院生动上演。为打破育人壁垒、凝聚团队合力,书院围绕“贴近学生、赋能自我、共促成长”主题,精心打造三项特色活动。在书院党委书记刘小磊、党委副书记金潇的引领下,全体辅导员通过“每日学习”的知识共享、“移动办公室”的暖心互动、“围坐畅聊”的思维激荡,共同绘制出一幅同心同向、共生共长的育人新图景,展现了新时代思政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团队精神。

“每日学习”:晨会充电蓄能夯实专业根基



“今天我结合宿舍管理实例,和大家分享《禁烟八条》的落地执行要点与沟通技巧……”清晨的书院会议室里,一场场干货满满的“每日学习”准时开启。作为常态化赋能载体,十月以来书院已累计开展21次业务学习,创新采用“轮流主讲、全员研讨”模式,由当日值班辅导员化身“主讲人”,提前打磨PPT、梳理核心知识点,围绕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疏导、政策文件解读、生活实用常识等关键领域,开展精准化、沉浸式分享。



“学生心理健康预警信号识别与干预流程”到“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要点拆解”,从“班级凝聚力活动创新策划思路”到“校园应急事件处理实用技巧”,每一位主讲人都立足岗位实践、倾囊相授经验,台下辅导员们一边认真记录核心要点,一边结合工作困惑实时提问、热烈研讨。这种“人人当老师、个个受教育”的学习模式,不仅帮助辅导员系统梳理了专业知识体系,更实现了工作经验的高效共享与优势互补。金潇在交流中说道:“每日学习虽时长精炼,但贵在坚持、重在实效,日积月累间既夯实了大家的专业素养,又增进了团队协作意识,为书院育人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移动办公室”:走出楼宇围墙贴近学生心声



“同学,最近专业课学习节奏能跟上吗?宿舍相处有没有需要协调的地方?”在学生宿舍楼下的休闲长椅、食堂门口的等候区、图书馆的自习角落,仁智书院“移动办公室”的身影随处可见。刘小磊带领全体辅导员打破传统办公模式的局限,主动走出楼宇、下沉一线,化身学生身边的“贴心伙伴”,与学生面对面围坐畅谈,聊家常琐事、解学业困惑、话未来规划。



活动中,辅导员们彻底转变“被动等待学生找上门”的工作模式,以“主动敲门”的姿态融入学生生活场景。从课程学习压力的疏导、考研就业方向的指引,到宿舍人际关系的协调、社团活动参与的建议,再到个人发展困惑的解答,辅导员们耐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细致记录大家提出的问题与合理化建议,现场能解决的即时回应,需统筹协调的逐一登记、明确时限、跟踪反馈。“以前有问题还得专门去办公室找老师,现在在宿舍楼下就能聊,老师的关心特别接地气,感觉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一位参与交流的学生真诚说道。

“围坐畅聊”:三大热点思辨解锁育人新维度



围绕AI时代挑战、职业跨界启发、工作幸福感提升三大核心议题,书院组织全体辅导员开展“围坐畅聊”主题沙龙,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凝聚育人智慧。

1.AI时代育人思辨:辅导员的“不可替代”是什么?哪些工作能放心“甩给”AI?

大家共识AI可替代信息统计、通知发送等事务性工作,但人文关怀、情感共鸣与价值引领是其无法替代的核心。辅导员们希望将重复性流程工作交由AI,聚焦学生个性化需求。

2.跨界职业畅想:非辅导员赛道的技能,能给育人工作添彩吗?

旅行博主会计师,辅导员们分享跨界职业畅想,一致认为不同职业的沟通技巧、统筹能力、同理心等,均可迁移应用到班级管理、学生引导中。

3.育人幸福清单:那些“当辅导员挺值”的瞬间与亟待破解的“小麻烦”

聊起幸福瞬间,多是学生成长反馈与感恩回应;谈及困扰,集中在重复沟通、数据重复录入等流程性事务。大家期待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被学生们看见、被学生们需要、被学生们认同。



刘小磊在总结时强调:“这些讨论既回应了时代变化,又贴合工作实际,更凝聚了育人共识。辅导员要守住‘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善用工具减负,还要学会跨界借鉴技能,在暖心付出中收获职业幸福,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本次系列活动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仁智书院将围绕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持续推进“每日业务学习”、“移动办公室”等工作机制,并将“围坐畅聊”中的创新思路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书院致力于构建长期、高效的辅导员发展与协作平台,推动团队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切实将活动成果转化为育人实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成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