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 学 生 访 客 校 友 信息门户
学校要闻
NEWS
暑期实践|伸手触摸牧野华章举步遇见创新新乡 ——“行走河南·感知河南”中外学子社会实践新乡站侧记
作者:文/陈琳珂 图/郑卫毅    新闻来源:豫北医学院    责任编辑:王玲玲   浏览次数:10   发布时间:2025-07-04

伸手一摸春秋文化,两脚一踩秦砖汉瓦。这里,每一寸土地都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每一次呼吸都涌动着创新的脉搏。

6月24日至25日,豫北医学院“行走河南·感知河南”社会实践团走进牧野大地新乡。来自中国、喀麦隆、尼日利亚等国的青年学子,以做中华文明的感悟者、文明对话的讲述者为使命,在青铜重器的斑驳纹路中解码华夏基因,于科技创新的浪潮里触摸时代脉动,生动诠释着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实践主题。

一碗胡辣汤:唤醒中原大地的烟火史诗

晨光熹微,中外学子共赴一场舌尖上的文明对话。

好喝!嘎嘎香!当喀麦隆的戴维第一次端起粗陶碗,辛辣浓香的北舞渡胡辣汤让他惊叹不已。翻滚的骨汤中沉浮着面筋、木耳与三十味香料,中国学生杨佳佳笑着讲解:这碗汤从宋代水煮羊羹演变而来,一勺千年烟火气,正是中原海纳百川的味觉密码!国际学子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道醒神又醒心的中原晨礼。

对话青铜重器:在象尊纹路中破译何以中国

平原博物院“牧野华章”展厅内,一场穿越三千年的对话悄然开启。

白陶象尊前喀麦隆的戴维凝视着栩栩如生的陶器惊叹:它让我想起非洲草原的大象!中国学生王译晨轻抚展柜解释:商周工匠将祥瑞巨兽化作礼器,象鼻卷曲托起尊口——这不仅是艺术,更是万物有灵,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

青玉鸮前喀麦隆凯兰驻足观赏雕刻得太细腻了他感慨道。中国学生陈琳珂点头附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代人认为鸟类是自己的祖先,鸮寓意着消除兵灾这个青玉鸮用料讲究,制作精美,充分展现出商代天地人神合一的信仰。

小鞋垫大智慧:当千年足履对话科技未来

邦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展厅,传统足履文化与现代科技展开跨时空碰撞。

在足部扫描仪前学生们赤脚站立,激光瞬间捕捉足弓曲线。国家一级矫形器师袁志垚教授举起一片碳纤维鞋垫:从商代皮革足衣到智能矫形器,我们始终在解答同一个命题——如何让人类步伐更稳健。

生产线观察窗边机械臂正往模具中注入糖尿病足鞋垫液态原料尼日利亚的学阿布感慨:非洲亟需这种普惠医疗科技!原来医者仁心不仅治病,更在科技中延续。

忠谏丰碑下:听见跨越时空的文明共鸣

卫辉比干庙古柏森森,一块忠谏碑镌刻着华夏精神图腾。

比干剖心谏纣王,不是愚忠,而是'以死守道'的担当。中国学生郑卫毅向国际伙伴解读。尼日利亚的吉米触摸石碑低声说:我的家乡也有谚语——真理比生命更沉重。原来对人类精神的坚守,从来不分国界。

当实践团踏上归程,新乡的星空格外璀璨。这两日,我们在青铜饕餮纹里读懂敬畏,在胡辣汤热气中感受生活,更在比干精神里触摸到人类共通的脊梁。学生领队杨佳佳的总结引发共鸣。正如启动仪式所言:萤火微光,可聚星河,中原大地的每一次触摸与对话,都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星火。(审核:卢明臣  王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