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春勇担当!这些高校志愿者,成为抗疫战场上的亮丽风景线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鼓舞了全国的青年学子,各高校以“@大接龙”方式,掀起了全国范围内联学接力、互动分享的学习热潮。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广大青年学子将总书记回信精神作为人生指引,用自己的方式,接力抗疫,以实际行动升华学习成果,以志愿行动回应祖国召唤,筑成了抗疫战场上一道道亮丽的青春风景线。
抗疫前线
争当最美的青春逆行榜样
医疗战线是抗疫工作最关键的地方。无论是奋战医护一线,还是捐赠血浆,无论是坚守检测岗位,还是建设火神山,都闪现着大学生的身影。他们倾尽全力,只为一次次化险为夷;他们不叫苦累,只愿能重燃生命微光。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药学院2017级直博生黄雨佳的家乡位于湖北省松滋市,也是经受疫情考验的重要地区。从身为感染科医生的父亲口中得知松滋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紧缺的情况后,黄雨佳主动向父亲“请战”。在向父母再三保证做好防护后,黄雨佳同父亲一起,走进了一线战场。在疫情初期,感染科室医疗物资紧缺,有的N95口罩得反复杀菌,使用三四次;医疗设备单薄,新的设备到了之后得现学现用;病人的呼叫声、电话声、医护人员忙碌声此起彼伏。但从刚刚走进一线的忙乱,到日渐娴熟地应对各种挑战,黄雨佳从来没想过退缩。“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再加上北大医学的知识储备,还有那么多逆行者榜样,所以我并不怎么害怕。”
@
华中农业大学
“目前您捐献的血浆已由省血液中心按照站内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制备、病毒灭活及实验室常规检测,在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后,已于2月18日早晨10点发往我省指定重症患者救治医院——唐都医院,将用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这份捐献的血浆来自于白威,他是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的在读研究生,也是陕西省第一名捐献血浆的新冠肺炎康复患者。2月10日痊愈出院后,在家休养的他接到主治医生王泳骏大夫的电话。“他回访我的治愈情况,然后问我是否愿意捐献血浆,当即我就答应了。”白威说,“受到了那么多人的关心帮助,我也应该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给社会做一份回馈。”
@
中山大学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数据收集也很重要。”1月2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全科教学基地主任薛青接到通知,医院需要志愿者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全科基地迅速组织,在医院轮转的19名全科规培医师全都主动报名,并组成了疫情上报小组。1月24日是大年三十,这天张雪玲24小时值班。“到了晚上家里打来了视频电话,爸妈看我穿着白大褂突然安静下来,那晚他们跟我说了很多,最多的就是‘要保护好自己’。”不止规培医师,中大五院有60余名研究生参与新冠肺炎防治相关工作,他们坚守在临床或科研的岗位上,与前辈们一起并肩战斗。正如负责引导发热患者的研究生张丛楠所言:“虽然我现在还是一名学生,但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医生;我无法像前辈们那样奋战在一线,但可以尽一份微薄之力,为珠海人民做点事情。”
@
新乡医学院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计划,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大四学生郝莺歌在去年6月被学校派到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实习。春节前,她打包好行李准备回老家过年。然而疫情来袭,检验所承接了部分新冠病毒样本的核酸检测工作。看到单位发出的战“疫”动员令,她决定留下来。每天的检测工作复杂而又枯燥,信息录入、核酸提取、基因扩增、结果分析……但郝莺歌每一个环节都完成得很细致,她经手的病毒样本,从未出现过纰漏。“我希望能够做到对每一例样本负责,对每一位患者负责。”郝莺歌说,“最忙的时候,实验室平均每天约检测8000份样本,3月1日当天就检测了1.2万份样本。”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因为武汉火神山医院的紧急建设,需要征调父亲前往武汉技术支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大四学生徐子扬从大年初一起,便和父亲一起奋战在建设火神山医院的战场上。回想起热火朝天的那十几天,徐子扬仿佛做梦一样。父亲参与重症病房建设,每天天没亮便前往现场,一直忙到次日凌晨两点才回来休息。徐子扬每天跟随父亲的项目组,递工具、搬物资,帮忙做一些技术、施工和传达信息的工作。“每晚回去的时候,大家都会感觉特别冷,不是因为温度低,而是因为连续工作了16小时,衣服已经从里到外湿透了。”面对“英雄”的说法,徐子扬认为:“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因为热爱,仅此而已。”
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起胸膛站排头,广大青年学子不惧风雨,勇挑重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投身基层
挺起年轻的“脊梁”与担当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田间地头、社区联防也是前线。返乡过年的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
@
武陟县10名大学生志愿者
在河南省武陟县中水寨村,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马姣姣、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马明杰、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马霞飞、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志灵、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马蓓蓓、新乡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马婷婷、天津工业大学本科生秦润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本科生赵文赐等10名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报名参加驻村帮扶与抗击疫情工作。他们轮流值班,每天三次巡逻,开展村防控监测点执勤、巡街防疫宣传和村内消杀工作。马姣姣说:“看到我们大学生来了,村民们都会回家待着。”疫情有所缓解、开始复工复产后,他们又到村里的无花果基地帮村民种植苗木,灌溉农田,或去帮村里的初高中学生辅导功课,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困难。
这样一次特别又宝贵的“家乡思政课”,让他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7名大学生在防疫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而这次特殊的“劳动进课堂”社会实践,也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他们发出了在社区和村级组织设立“大学生劳动进课堂实习基地”的倡议,提倡假期返乡大学生在基层社区和农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环学院大二学生谢小玉是一名00后社区志愿者,每天需对接武汉东湖新城社区30号楼200多户居民的生活需求,主要日常工作是买药、买菜、取快递等,直接服务700余名居民。她最常做的,就是推着小推车,到小区旁的超市里,帮居民们把生活物资一趟一趟往回搬。“一次帮两三家买,够他们用上三四天。”生活物资配送点,位于社区最南端;30号楼栋,位于社区最北端。二者之间的距离,接近300米,跑两个来回,就超过了1公里。这名年轻的志愿者,担起了社区里路程最远的配送任务。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汉东湖新城社区,谢小玉向总书记汇报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听完汇报后感慨地说:“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抗疫一线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验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在武汉市硚口区中山社区玉带汇景苑社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大二学生余汉明也是一名社区志愿者。这个穿着红马甲整天跑来跑去的小伙子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余师傅”。志愿服务开始以来,他不惧风险,一天未休,几乎每天都从上午8点忙到晚上11点,有一天便代购了七八百条鱼。“代购采购的工作虽然繁琐,但居民的笑容和衷心的感谢就是我最大的动力。”余汉明说。4月1日下午,在家乡武汉,余汉明通过线上视频形式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成为疫情期间北航第一名“火线入党”的大学生志愿者。“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是年轻的一代,也是代表希望的一代,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队伍,大家一起守望相助,共渡难关,武汉必胜!”
这些“娇滴滴”的大学生战疫队伍,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社会的各个角落贡献着他们的青春力量,展现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服务后方
接力前线的爱与希望
疫情可以阻隔相见,却阻隔不了屏幕前温暖的笑靥。前方奋战有你,后方支援有我,面对肆虐疫情,广大青年学子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接力传递着爱与希望。
@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开展了“关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抗疫驰援医护人员子女志愿服务计划”。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拿出“看家本领”,设计课程体系,录制网课,采取线上对接的形式,以学业辅导、思想引领、心理辅导等为主,以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科普教育等为辅,提供志愿服务。他们根据支教时所教的课程和年级分组,采取“一对多”的形式,开展个性化辅导。同时,他们还利用专业优势,开设线上的少年编程、乐高课程等科普实践活动。东南大学团委负责人说:“关爱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计划充分展现了青年生力军的作为,虽然我们的青年学生不能挺身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但是他们用另一种方式在做着青年志愿突击队,希望这绵薄之力能减少一线‘英雄’们的后顾之忧。”
@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2019级硕士生孙泽嵩是“清华大学研究生抗击疫情服务队”第11分队的队长,他组织队员们制作讲解课程,开展直播讨论,进行在线答疑,向对接的孩子们传授学习方法。孙泽嵩说:“我们希望以这样的方式,为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抗疫人员解决后顾之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继续正常的学习生活。”服务队共招募314名志愿者,成立了20支志愿分队,与243位一线抗“疫”人员子女结成了“精准帮扶对子”,累计开展了近40次大型直播/录播授课,为3500余名课业受疫情影响的孩子们提供了帮助。
@
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
“医生,我这几天心情不好,总是想着新闻里那些人和事无法自拔,焦虑到睡不着觉了。”防疫期间,身体健康备受关注,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
疫情发生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联合学校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紧急筹备,由心理学、医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志愿者组成团队,开通了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为全国受到疫情影响人员提供一对一服务。“在热线开通的第一分钟,就有将近30个电话打入。” 而在复旦大学,也有一个被称为“糖心旦”的朋辈心理互助项目平台。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王瑞琳从2月1日开始,累计在线服务248小时,回复消息1400余次,为100余名同学提供心理陪伴和倾诉空间,同时还为湖北地区青少年儿童提供志愿辅导,从心理学的角度为他们订制“成长陪伴”计划。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刘明波说:“王瑞琳同学和她所在的‘糖心旦’朋辈心理互助项目团队是一支‘战斗小分队’。”
抗击疫情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一群人的战斗。面对这场特殊的考验,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深入基层,扎根群众,正在加速成长,他们用智慧与担当,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贡献着蓬勃向上的青春力量。
相关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VRwAbMU1a4j53mHe1E-vuQ
2 .非常时刻,那些最走心的凡人金句之七十三
1.“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克服差不多、松口气的心理,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疫情发生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彭芳一头扎进病区,不分昼夜,排查每个留观发热病人,不厌其烦解答病人和家属的各种疑问。整个2月、3月,医院发热门诊每天都要诊疗大量病人,高峰时候一天多达80人。 “其实心里也会怕,年迈的父母,即将高考的孩子,都是我放不下的牵挂。”彭芳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还是党支部书记,我不上谁上?我觉得我的岗位就在这里,这些工作确实是我应该做的。”3月中下旬,宁夏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相继凯旋,守在后方战场的彭芳依旧充满斗志。“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克服差不多、松口气的心理,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彭芳说。
2.“患者在哪儿,岗位就在哪儿。”
——疫情暴发以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心内科副主任余锂镭带领科室的19名党员和71名医护人员,迅速投入战斗。刚开始时,防护服紧缺,支部党员共同达成一条“规定”: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入污染区查房。各省医疗队抵达后,考虑到患者治疗的连续性,余锂镭和同事们选择整建制留下来,继续守护患者。在70多天的奋战里,余锂镭原来所在的第21病区,共收治90名患者,实现零病亡。如今,随着疫情持续向好,这一病区已经关闭。但余锂镭并没有休息,他加入了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队伍,现在一周要为30多位可能会出现心血管异常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进行会诊,开展心脏评估监测,同时还通过视频访谈等向外国同行分享抗疫经验。他说,“患者在哪儿,岗位就在哪儿。”
3.“有人说,我们是人民和人类的‘探路者’。可在我看来,我们只是在用自己的力量,守护我们所爱的城市。”
——近日,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Ⅰ期临床试验受试的第84位志愿者、29岁的中国电信湖北客服中心客服代表莫诗琦结束隔离回到家中。隔离期间,她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武汉封城以来,我看到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都来驰援武汉,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与病毒作斗争,和死神搏斗。那些日子,我总在想,作为武汉青年,我能做些什么?我在新闻里听到钟南山院士说,疫苗是对抗新冠肺炎疫情最根本的办法。我的朋友、‘马拉松达人’任超加入了新冠疫苗志愿者的队伍,他说,那里缺少年轻的女性志愿者。我想,也许我可以试试。爸爸妈妈,很抱歉,没有提前和你们商量,我就报了名。有人说,我们是人民和人类的‘探路者’。可在我看来,我们只是在用自己的力量,守护我们所爱的城市。”
莫诗琦进行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
4.“我拯救了世界的一小部分。”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护师关甜生于1991年,有丰富的ICU工作经验,性格乐观。当接到出征武汉的通知,关甜充满豪气地说:“这么大的阵仗,我作为一名护士,一定得参加。”“我爸对我说,这些工作,你还不666吗?(666即工作完成得很溜、很厉害)”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抗疫战斗中,关甜连尿不湿、安眠药都用过,防疫物资最紧缺时,鞋套外面还套过垃圾袋,每次从重症病房出来时,浑身都湿透了。随着武汉解封,关甜说了句极富“90后”特点的话:“我拯救了世界的一小部分。”工作中的关甜
5.“(飞机降落北京)那一刹那,我真想摘下口罩亲吻这片土地。我的父亲母亲生活在这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是。回国时,才更明白这片土地的厚重,才愈加感受到她的弥足珍贵。”
——张轩畅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大二学生。随着疫情在伦敦暴发,3月中旬学校停课,他购买了回国机票。3月20日从伦敦起飞,途经荷兰阿姆斯特丹转至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张轩畅深有感触地说:“(飞机降落北京)那一刹那,我真想摘下口罩亲吻这片土地。我的父亲母亲生活在这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是。回国时,才更明白这片土地的厚重,才愈加感受到她的弥足珍贵。”“我想对一路上所有的工作人员说声谢谢,对还留在国外的留学生们说声加油。一步一步走下去,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6.“无论何时,不抛弃,不放弃!”“握住我的手,都能扛过来的,您要加油!”
——为了帮助隔离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护理人员用自制的彩纸书写、涂鸦、裁剪、修改,赶制出大量书写着鼓励话语的卡片。“加油,武汉!”“加油,热干面!”“信心是比黄金还可贵的东西!”“无论何时,不抛弃,不放弃!”“握住我的手,都能扛过来的,您要加油!”队员们鼓励的话语在隔离病房的每个角落流动,在医护与患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把关怀带入隔离病房。医护团队把到患者身边面对面的交流鼓励称之为“话疗”。面对危重症患者,护理队伍除了在专业性外,还要在人文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抗击疫情不仅是一场医疗战,更是一场心理战。
7.“湖北危急,天下难安。你带领团队前往抗疫一线,务必要做好最严格、高标准的医疗防护,照顾好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确保你的团队零感染!
——辽宁省鞍山市第二医院的董霖紧急驰援湖北襄阳市南漳县医院,登机之前,董霖收到了母亲传来的一封家书。原来,母亲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出征湖北医务人员的名单,上面有自己儿子的名字。母亲在家书中写道:“湖北危急,天下难安,你带领团队前往抗疫一线,务必要做好最严格、高标准的医疗防护,照顾好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确保你的团队零感染!湖北加油!孩子加油!”董霖(中)现场督促检查感控工作。
8.“在这场战‘疫’中,我只是红旗下一名普通的‘女战士’,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颜美芳,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河海街道天安社区党总支书记,曾被江苏省民政厅授予“最美社工”荣誉称号。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她冲锋在前,带领网格员为社区低保户、残疾人等提供生活保障,组织专业社工为辖区老人提供心理疏导服务。面对居民们的称赞,颜美芳说:“在这场战‘疫’中,我只是红旗下一名普通的‘女战士’,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会继续和大家一起战胜疫情,共赴美好生活。”颜美芳(右二)在门岗上执勤。
9.“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我总是受感动:早起锻炼的大爷,虽然生病了,仍未向病毒低头;康复了就去献血的50多岁的阿姨;每天帮助医务人员发饭的志愿者,总是最后一个吃饭……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他们都是真心英雄!”
——“护士长,我可以,我去!我是党员,我已经工作6年,有临床经验。看到武汉的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作为医务人员,我要尽我所能帮助他们!”春节刚过,安徽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护师刘莲莲接到驰援武汉的通知,率先报名。“没有告知父母,怕他们担心。”“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我总是受感动:早起锻炼的大爷,虽然生病了,仍未向病毒低头;康复了就去献血的50多岁的阿姨;每天帮助医务人员发饭的志愿者,总是最后一个吃饭……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他们都是真心英雄!”刘莲莲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来源:“学习强国”安徽学习平台)
10.“在武汉,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也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有了作为一名中国公民的骄傲和自豪。”
——疫情发生后,安徽省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总院血液净化科护士长、主管护师陈静,随安徽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尽管陈静已做好心理准备,但进舱后,她才真正体会到工作的艰辛与劳累:两层防护服密不透风地裹在身上,不到一小时,衣服就湿透了;出发前专门准备的纸尿裤根本用不上,因为体液全通过汗液排完了;两层专用防护口罩,勒得脸生疼,让人喘不上气;眼睛常被汗水蜇得睁不开,感觉就是闷、热、渴的交替折磨。陈静说:“通过这次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在武汉,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也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有了作为一名中国公民的骄傲和自豪。”
陈静在接受记者采访。
11. “父女原是相依命,儿行千里此心牵,时时扶杖倚门望,置酒布宴待凯旋!”
——1月27日下午,南京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90后”护士李宗育出征武汉,在高铁南京南站,她收到了父亲通过微信发来的《送吾儿赴武汉战疫》,诗中写道“武汉城头愁云重,荆楚大地苦雨涟,瘟疫横行民谁救,白衣天使挽狂澜,玉腕轻舒拂长袖,除却阴霾焕新天,父女原是相依命,儿行千里此心牵,时时扶杖倚门望,置酒布宴待凯旋!”读完父亲的诗,李宗育顿时泪流满面,也坚定了必胜的信心。3月31日,李宗育胜利结束为期65天的战斗回到南京。
12.“我认为这个事情总要有人去做。还有很多人,他们做的比我多得多。”
——在武汉市一家制药企业工作的“80后”靳官萍,3月16日成为重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的“女一号”受试者,而她与新冠病毒的战斗早在武汉封城第二天便已开始。春节期间,她原本打算回老家过年,因疫情受阻留在武汉。得知许多医护人员由于公共交通停运上下班极为不便,她加入了爱心车主群,成为一名抗疫志愿者,后来又陆续参与采购防护用品、建设方舱医院等志愿工作。“其实我一直觉得我做的事情微不足道,只是在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我来参加测试的想法其实和封城那天加入志愿者一样,只是‘刚好有需要,刚好我可以’。我认为这个事情总要有人去做。还有很多人,他们做的比我多得多。”靳官萍说。
13.“我知道自己的力量很渺小,但多一些付出,就能早一点战胜疫情。”
——郝莺歌,河南省新乡市医学院三全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大四学生。去年6月,她被学校派到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实习。春节前,郝莺歌正准备回河南老家过年。疫情突如其来,华大医学检验所承接了部分新冠病毒样本的核酸检测工作。看到公司发出的战“疫”动员令,她主动请战,“我是一名医学生,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工作正好和我所学专业对口,留下来,是我的责任。”郝莺歌说。从1月23日至今,郝莺歌已和病毒打了两个多月的“交道”。“最忙的时候,实验室平均每天约检测8000份样本,3月1日当天就检测了1.2万份样本。”连续的夜班让郝莺歌十分疲惫,但一旦有样本入库,她仍会立刻到岗。和郝莺歌一起留下来的,还有三全学院的另外3名实习生李鋆、桂云飞和孙于洁。“周围的人和我一样,只是想让患病的人得到治疗,没患病的人能够心安。我知道自己的力量很渺小,但多一些付出,就能早一点战胜疫情。”郝莺歌说。
郝莺歌在实验室工作。
14. “舞动的是希望,传递的是信心,展示的是力量。”
——2月4日晚,安徽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紧急集合奔赴武汉,进驻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武汉客厅方舱护理队领队、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白璐介绍,部分患者担心疾病预后和家人安全,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医疗队员们鼓励患者进行一些合适的活动,比如八段锦、呼吸操和广场舞,“舞动的是希望,传递的是信心,展示的是力量”,在武汉方舱医院带着患者一起“摇摆”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90后”小伙颜浩说,“我们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运动传递正能量。因为积极向上的情绪,是能够相互感染的。”
15.“我们有困难时,这些孩子帮忙干这干那,老人生病她们更是跑前跑后地照顾,贴心得跟自家的‘小棉袄’一样,我也要对她们好!”
——“来,孩子们,今天阿姨做了烤包子,快尝尝。”4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榆树沟片区管委会学府社区居民古丽夏提·阿布都热扎克端着热腾腾的烤包子,招呼她的“孩子”——学府社区的“90后”工作人员王雪、古丽娅尔·吐尔逊、宫芮,她们都是“铸梦天使”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疫情防控期间,日常蔬菜供应能保障,居民买肉有点难。社区发动志愿者们多方联系,把新鲜、优质的牛羊肉一份份送到居民家中。居民古力扎尔·塔里甫独自在家,突然感到心脏不舒服,宫芮和王雪第一时间赶到并把她送到医院救治。 “我们有困难时,这些孩子帮忙干这干那,老人生病她们更是跑前跑后地照顾,贴心得跟自家的‘小棉袄’一样,我也要对她们好。”古丽夏提说。
16.“他们在前线为我们拼命,我们希望尽己所能为他们提供营养,提供战斗力。”
——从2月24日开始到3月28日,武汉市洽禾素食馆餐厅老板但璇璇发起的爱心送餐活动,共免费为医护人员送餐2.8万份。“他们在前线为我们拼命,我们希望尽己所能为他们提供营养,提供战斗力。”但璇璇说,这些爱心餐的背后,是来自各行各业80多名志愿者的爱心接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当所有人的梦想汇聚,希望之火便被点燃。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在流水线打包安心餐。
相关链接:
学习强国: